椰锐评丨“两热”防控不容留缺口
近日,海口有部分单位防蚊灭蚊工作不力,未落实落细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措施被处罚。蚊虫孳生隐蔽、繁殖迅速,仅靠政府防控难以全面覆盖,对部分防控不力单位进行处罚,是惩戒更是警醒,愿每一次处罚都能唤醒更多责任意识,愿每一次行动都能换来一方平安。
近日,海口有部分单位防蚊灭蚊工作不力,未落实落细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措施被处罚。蚊虫孳生隐蔽、繁殖迅速,仅靠政府防控难以全面覆盖,对部分防控不力单位进行处罚,是惩戒更是警醒,愿每一次处罚都能唤醒更多责任意识,愿每一次行动都能换来一方平安。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防控传染病的重要举措,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消除蚊虫孳生地。宝安区卫生健康局近日呼吁市民,可以通过清理垃圾、消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地等措施,改善环境卫生状况,降低蚊虫密度,从而减少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2025年10月5日0时至10月11日24时,广东省新增报告2257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发,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感染登革热后,患者会出现突发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进而危及生命。基孔肯雅热则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同样以伊蚊为传播媒介,其典型症状除了发热、皮疹外,剧烈的关节疼痛更是
近期雨水增多,为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俗称 “花斑蚊”)提供孳生环境。被该类蚊虫叮咬后,若出现高热、关节疼痛等症状,需警惕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二者症状相似但危害程度、诊疗重点不同,需精准区分以做好防控。
近日,江门市蓬江区一个普通家庭遭遇“无妄之灾”——一家三口相继出现高烧、关节剧痛等症状,经诊断均感染通过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这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背后,不仅暴露了病毒传播的隐蔽路径,更揭开了市民防蚊意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盲区。
“10月了还被蚊子追着咬,半小时就起12个包。”近日,上海网友的“吐槽”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广泛共鸣,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本该逐渐退场的蚊子,在秋季反而咬得更狠。据“深圳疾控”发布的信息,10月深圳的伊蚊依旧会保持活跃状态;辽宁省铁岭市卫健委近期也发出提醒,秋季蚊子
个案分布在江门1255例,广州201例,佛山196例,深圳109例,肇庆58例,珠海53例,揭阳44例,汕头和潮州各38例,东莞37例,中山35例,清远34例,惠州26例,湛江23例,韶关、茂名和梅州各19例,阳江18例,汕尾16例,云浮15例,河源4例。
10月是广东全省及深圳市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媒介)活跃高峰期,市民被蚊媒叮咬风险高,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存在较大传播风险。
近期,有不少市民拨打68099999新闻热线反映称,在一些较为潮湿或树木较多的区域发现有花蚊子频繁出没,被其叮咬后皮肤很容易红肿、瘙痒。普通市民应该如何防护,被叮咬后又该如何处理呢?
秋意渐浓,本应是蚊子“偃旗息鼓”的时候,可广东的蚊子却依旧“生龙活虎”,让人防不胜防。近日,广东省气象局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的广东蚊子活跃度气象指数,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大家对防蚊的热烈讨论。这小小的指数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当前正值“两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高发季节,这两种疾病均由伊蚊叮咬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巩固我市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现决定于10月9日至18日期间,
未来三天,广东仍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影响,大部市县晴到多云为主,最高气温普遍介于33~36℃之间,体感炎热,江河附近地区早晚有轻雾或雾;12日中低层东南气流上岸给广东带来水汽,南部市县多云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全省高温范围逐渐缩小。
据广东省疾控局通报,2025年9月28日0时至10月4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3181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个案分布在江门2480例,佛山157例,广州138例,肇庆101例,深圳81例,汕头51例,东莞28例,湛江22例,珠海21例,中山
2024年,巴西遭遇了四十年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全年报告病例超648万例,死亡人数逼近6000人,首都联邦区发病率高达每10万居民9907.5例。
这个国庆假期,广东的蚊子居然比景区还“热闹”!刚刚过去的这一周,广东新增3181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密密麻麻遍布全省19个地市。江门成了重灾区,足足2480例!佛山157例、广州138例紧随其后,就连深圳也出现了81例。
广东的朋友最近怕是有点“谈蚊色变”!一周内新增超200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累计都到3153例了,蚊虫防控直接成了民生焦点。这病听着陌生,但传播途径特常见——就是咱们夏天恨得牙痒的伊蚊,被叮咬后可能就会中招。
通过原始图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份宣传材料形式新颖(采用了可旋转的“转盆”设计)、内容硬核,堪称“宝藏科普”。
近日,江门市蓬江区一个普通家庭遭遇“无妄之灾”——一家三口相继出现高烧、关节剧痛等症状,经诊断均感染通过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这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背后,不仅暴露了病毒传播的隐蔽路径,更揭开了市民防蚊意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盲区。
专家指出,10月是广东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媒介)活跃高峰,叠加中秋国庆假期人群流动性加大,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持续增加。